我驚悚的公共衛生博班生涯:編年流水帳大綱(尚未完成學位)

by arielgogogo

嗨!歡迎來到我的第一篇網誌(笑)

我是 Ariel,中途轉到公共衛生領域唸博士班的崩潰博士生…。博士生涯中同時也歷經了搬到異地生活、結婚和生子等過程,目前第六年的博士生涯 ing,但也因為懷二胎中,稍微放過自己地休學中。

看到「六年」就知道我的博士生涯絕對不算什麼成功的案例,整個過程大多都覺得自己失敗至極,直到最近半年給自己一點時間沉澱跟隨興的閱讀,才發現自己其實一次歷經了許多會令人感到困惑的人生改變,也許不用這麼苛責自己。

第一篇網誌想跟大家分享我令人驚悚的博士生涯流水帳,大概可以將自己的歷程分成 (1) 修課、(2) 參與計畫、(3) 論文製作 三部分,如果後續大家對哪個部分特別有興趣歡迎留言跟我說,我會再繼續深入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也有想投入類似領域的大家。

以下是我這六年的博士與人生時間軸

我從2016年九月開始移動到新城市生活,這篇文章先大概分享博士生涯的部分

警語:每個人的博班生涯因為個人選擇、指導老師、所的制度風氣組成等眾多因素而天差地遠,好與壞也是個人價值觀判斷,寫文章想提供經驗參考交流,還麻煩大家都理性討論自己的規劃跟需求喔~

(一) 修課

博士班前兩年的時間主要在修課,尤其是第一年我真的是卯起來修(笑)

我每個學期修過的課程流水帳如下圖

我入學那年的畢業要求是24學分,下一年就改成18學分了,覺得算是正確的方向吧(?)
也可能是我們收超多在職生的服務客戶aka學生們考量
後續必選修課程也有越改越好,good for 學弟妹們 🥲

後來覺得修課真的只是讓大家有個概念,可能可以往哪些方向前進
後續要用到的時候可能可以去哪裡找
要真的從課堂上學到研究要用的東西,到真的會用,其實可能也還有許多 gap 要克服
聽說歐系的博士班甚至沒有要求一定要修課,要用到再去學,也是可以理解這個設計
所以我就不以「有用程度」來評比這些課程了
修課的功能大概是能快速了解某個領域的用語,跟思考自己喜不喜歡,要不要繼續投入
這也跟我是博班才第一次接觸公共衛生的大量課程有關
也許大學或碩士就讀過公衛領域的學生心得就不是這樣

過程中最喜歡的兩門課是
「Health Promotion Theory & Practice」和「Advanced Public Health」

  • Health Promotion Theory & Practice

第一次學到這麼多健康促進行為的模型跟政策例子,覺得非常有趣,原來很多健康行為都有被企圖解釋過呀!
但也覺得有許多抽象之處,眾多問卷設計邏輯也是常常都覺得理解到頭暈
一度有喜歡到覺得想作相關研究
但膽小的我覺得自己沒辦法在博班生涯自己收案,也很快就放棄這個念頭了
目前心中還是有小小心願以後可以參與這個領域的研究

  • Advanced Public Health

喜歡這堂課主要是因為老師選了一本很有趣的課本,裡面也是分享了很多公共衛生概念背後的邏輯
課本:《The New Public Health 4th edition》by Fran Baum
但說實在對第一次接觸的人來說,常常會發生每個英文字都看得懂,但其實不知道他在說啥的狀況,哈哈哈哈哈
就是對一些公共衛生領域的 context 還不熟悉的關係
這堂是博班的必修課,所以只會有三四個博班生跟老師圍坐著討論,這個形式下老師也藉他的經驗跟我們解釋裡面的概念
那時候的我也滿敢於講一些政治不正確的發言,但卻發現有些學者也會把這些概念納入考量
覺得原來研究也不是只有滿口大道理而已嘛~太酷!哈哈哈哈哈
有機會也會想把這本課本再讀讀與大家分享裡面的有趣之處
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留言讓我知道


(二) 計劃參與

從博二開始老師開始找我參與計畫,博士生涯我主要參與了老師的三個計畫

我們所老師們承接的計畫大多是來自健保署或國健署等國家單位
我參與的計劃三個都完全不相關,主題也是差滿多(笑)
大致列一下每個計畫讓我嘗試到的技能

  • 計畫一:管理收案進度,製作說明影片及實際進行收案,協助文獻回顧
  • 計畫二:回顧國內外相關政策及報告撰寫,資料分析文獻投稿
  • 計畫三:回顧國內外相關政策及報告撰寫,與不同老師合作

對我來說,計畫二的參與非常重要,後續我自己的論文需要的技能(資料分析與文獻投稿),同時也是博士生訓練的重要技能(?),主要在這個計畫及其後續工作中得到實踐。

這裡想提一下博士生涯跟一般求學過程有點不一樣的地方

到了博士,每個學生同時也有點半員工的狀態,所以老師也會視你的技能來決定作計畫中的什麼工作。我一開始什麼都不會,所以經常被找來做文獻回顧(就是讀資料寫報告),但說真的一開始連文獻回顧都不太會……,對公衛領域的內容都不是太熟悉,有時讀了一堆也理不出頭緒要怎麼整合到計畫裡需要的,就要透過和有經驗的人討論(通常是老師)來理出一個有力的邏輯與故事,撰寫成報告。
不得不說經過這幾個計畫,以及中間有幫老師寫過幾個計畫提案(只是可惜沒有拿到標案)後,開始有一種覺得不管什麼主題,都有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理出頭緒的信心(笑)。

也想提醒大家

就算是有點被當作員工來評估自身能力,也不要忘了自己其實還是一個學生,其實是有權力可以犯錯學習的,就是要做才會越來越厲害越有經驗呀!我剛到公衛領域覺得自己真的啥都不會超沒信心,所以也不敢要求想要參與不同的 project……。但如果你很確定你想要學會某個技能,就算你還不會,我覺得也要積極尋求勝任的可能。當然這些計畫都是有實際合約,有不可違逆的時程要達標,所以積極尋求勝任也不是盲目地相信自己可以,還是要跟老師討論你想參與,但時間軸上也可行的方案。


(三) 論文製作

這裡我只有一個建議給大家:

現在就開始寫你的論文計畫書!
現在就開始寫你的論文計畫書!
現在就開始寫你的論文計畫書!

from Sincerely, ariel 😂

沒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再讓大家回顧一下這張時間軸

看到論文那列
第二年下半年的準備是在準備資格考學科筆試
我大概是第四年的下半年開始分析一些可能會是論文內容的資料跟老師討論
後來事實證明那些資料都白費了 🥲
在那之前也是有許多提案與沒有結果的討論
這也是讓我遲遲無法完成學業的原因

我預計會再用一篇獨立的內容來分享為什麼我的論文及生涯會拖這麼久
包括許多不是很合適的 mindset……,及可能的解方
(獨立內容在此:《讀博班前就希望知道的五件事》– Sincerely, Ariel
但其中最重要且實際的解方,就是「及早開始寫你的論文計畫書」!

就算一開始完全不知道怎麼寫,用中文寫、只寫大綱或是只有很少字也沒關係
這就是博士生涯的主要訓練過程呀!要是一開始就會寫… 那為什麼要讀呢(哈哈哈)
就算後續發現某個題目不可行,要重新來過
透過計畫書書寫會是確切知道為什麼不可行,並感謝那個及早開始嘗試錯誤的時間

我知道有些指導教授如果交給他很弱的東西會很生氣,覺得你不用心云云
但我覺得不用心什麼的如何衡量…… 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
只要你自我覺得已經該想的都想過了,已經是你目前最好的版本
就可以交卷了

能快速取得回饋就是最好的進步道路

— 《Great at Work》

老師的脾氣看法什麼的,就讓它隨風飄吧
(我知道很難,我到現在也還是經常無法戰勝心魔地拖延要跟老師報告這件事…)
(收到老師的回饋也常常自我解讀成就是很廢不夠好…)
(但這些對自己其實一點幫助都沒有,噗)


以上就是我博班生涯到目前為止的流水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其中哪部分的內容特別更想深入瞭解
都歡迎留言給我,我再優先深入寫相關的內容來跟大家分享

期待後續的內容再相見!

You may also like

3 comments

Nadia November 10, 2022 - 12:45 am

心理過程真的需要有人加油與幫忙(碩專班路過🥲)

Reply
arielgogogo November 13, 2022 - 10:22 am

真的😂 我碩班的時候也有一群好夥伴,雖然對研究的內容常常感到崩潰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但能跟一群好夥伴一起躺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崩潰講屁話 >”””< 畢業之後回頭看覺得還是很快樂的一段日子呢 (難怪會傻傻地覺得讀博班也還行吧哈哈哈哈哈)

Reply
Momo August 26, 2022 - 4:43 pm

哈哈哈 你好棒

Reply

Leave a Reply to Nadia Cancel Reply